說來你可能不信,肚臍其實是一個細菌窩……
美國一大學對肚臍眼里的泥做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肚臍里面寄生著大約1400種細菌……
不過不用擔心,這些細菌中八成以上都是無害的寄生菌,還有622種是未知細菌,有的細菌還只會在海洋中才有,有的是只有土壤里才有。

圖片來源:昭元兒童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但問題就來了,剩下那兩成有害細菌咱們管還是不管,就這樣放任它們生細菌寶寶?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肚臍是什么?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肚臍,實際是胎兒出生后臍帶脫落留下的疤痕。
寶寶在出生前,全部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都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胎盤的一端是與母親的子宮內壁相連,另一端通過臍帶與胎兒相連,母體通過這條“傳送通道”將各種營養物質源源不斷地傳輸給胎兒體內。
寶寶出生后,臍帶仍與胎盤相連,醫生會用專業的處理方法將臍帶剪斷并用紗布包扎好。臍帶將有一小段殘端裸露在外,一般殘端慢慢干枯,于出生后1-2周脫落,形成肚臍。
肚臍是內臟與外界距離最近的地方,每個人的肚臍都是非常脆弱的。雖然不具備輸送營養物質的作用,但內臟的神經反射還是存在的。如果經常用手去摳肚臍里的“臟東西”,可能會對內臟產生一定刺激,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癥狀;如果不小心摳破皮膚,容易合并細菌感染引起臍炎、腹痛等癥狀。
為什么有的人肚臍是凹下去的,有的人的肚臍是凸出的?
肚臍是臍帶脫落后留下的疤痕。每個人的疤痕形狀不一樣,這很正常,就像手磕破了,傷口愈合后,會留下形狀不一的疤痕一樣。”朱圣禾教授說。
在病理的狀態下,肚臍如果凸出的話,多半與腸道脹氣、疝氣,或者有腹水相關。
不過,對于正常人,肚臍的形狀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肚臍的形狀有時候與人體皮下脂肪的多少有關,胖的人自然凹一點,瘦的人自然會往外凸一點。

圖片來源:昭元婚紗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肚臍里為什么那么愛長臟東西?
肚臍里黑色的“臟東西”其實是皮膚脫落的細胞和汗液、灰塵、衣服的纖維等多種物質形成的一些混合物,和身體其他的部位搓出來的泥團,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不要小看這些“臟東西”,它對于維持機體正常肚臍溫度具有一定的作用呢。如果清理太干凈,熱量散發快,腸胃功能都要受損。
肚臍眼里的灰能摳嗎?
話說,你家寶寶愛摳肚臍么,對于這個長在自己身體上的奇怪小肚臍,很多寶寶都是充滿著好奇心的。
記得我小時候就對肚臍眼挺好奇的,經常會想摳一摳!但是,老人們說:肚臍眼不能露外面,否則會進風、著涼;肚臍眼與內臟相通,摳了會死;肚臍眼不能摳,否則不僅肚子會疼,還會爛腸子.......
于是,嚇得我趕緊把要摳肚臍眼的手收回來。
老人的說法比較夸張,但也并非全無道理。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之說,肚臍鄰近胃與大小腸,如果著涼或者受到強烈的刺激,很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
其次,肚臍相較于其他部位的皮膚,更薄、更脆弱,更容易受外界寒邪侵襲。如果用手摳很容易挖破肚臍壁,導致細菌大量進入,很容易出現炎癥,形成感染,且更難痊愈。
所以, 咱們也明白了,老一輩的告誡不是沒有道理的,肚臍里的臟東西最好別摳。
可是長時間堆積臟東西造成發臭,總不能一直不清理吧?
肚臍眼里的泥不是不能清理,但是強力硬“摳”這樣的動作,是不建議的,只有不傷害到肚臍壁的清理方法才是對的,才能有效避免肚臍周圍的組織損傷引起感染。
清理最佳時間段:洗澡
洗澡的時候,用溫水或者按摩油,盡量滋潤肚臍眼,肚臍眼里的臟東西軟化之后,清理起來更方便。
然后用棉簽,把肚臍眼里的臟東西捻出來,切勿用力和插入的太深,不然會對肚臍眼造成傷害。
然后換一根棉簽,用沐浴乳再對肚臍眼進行輕微清理。
小么溫馨提示:
肚臍里的“臟東西”對于維持機體正常肚臍溫度具有一定的作用呢。如果清理太干凈,熱量散發快,腸胃功能都要受損,所以不要清理太頻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