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昭元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孕婦什么時候容易水腫?
在進入孕28周以后,孕婦每天要特別注意一下自己的腳和腿,看看有沒有水腫的發生,在這個階段醫師也要陸續為準媽媽檢查是否有水腫現象。
因為準媽媽的子宮,此時已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會壓迫到靜脈回流,所以,靜脈回流不好的孕婦,此階段較易出現下肢水腫現象。
隨著懷孕周數的增加,孕婦的水腫現象會日益明顯。
水腫部位最常見的是腳掌、腳踝、小腿。有時候,胳膊和臉部也會出現輕微的腫脹,嚴重者還可能全身水腫。
造成水腫的原因:
孕期為了寶寶的生長,孕婦的血容量會逐漸的增加,比非孕期約增加40%左右。一般在34周達到高峰,并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后兩周,然后逐漸恢復到懷孕前水平,隨著血容量的增加,組織間液也會增加,從而出現水腫現象。
孕期血容量增加時,血漿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孕期的血漿滲透壓較非孕期降低。這樣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
隨著懷孕周數的增加,準媽媽胎盤分泌的激素及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體內鈉和水分滯留,體內水分積存,尿量就會相應減少,于是就出現了水腫現象。
同時,準媽媽的子宮也逐漸增大,骨盆內的壓力增高,使下肢靜脈回流受阻,這是下肢浮腫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更有一些準媽媽合并較重的貧血,血漿蛋白低,水分從血管內滲出到周圍的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水腫。

圖片來源:昭元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準媽媽們可以認真觀察自己的水腫情況,如果發現是病理性的水腫現象,一定要及時就醫。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也需要注意。
1. 穿著方面
盡量選擇寬松棉質的衣物、舒適寬大的鞋子和有彈性的襪子,盡量不壓迫到腳踝及小腿。準媽媽們盡量不要選擇合成革或不透氣的劣質旅游鞋,以免加重浮腫和跌跤。
2. 飲食方面
少吃鹽和糖,多吃清淡的食物,孕4月后常規補鈣,還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有助維護腎臟功能并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豆瓣菜、蘋果和柑橘等,避免食用高鹽、加工、腌漬或罐頭食物。營養不良的準媽媽,要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比如動物類食物、奶制品和豆制品。
3. 作息方面
為促進血液循環,躺著時選擇平躺或者左側臥,并在腳下墊一個枕頭之類的東西,盡量讓腳高于心臟,有利于血液循環。另外,睡前將雙腳抬高15-20分鐘,還可以起到加速血液回流、減輕靜脈內壓的雙重作用。
4. 運動方面
孕期中的準媽媽要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站著,可以到公園散散步,多走走路,坐著時不要蹺二郎腿,要常常伸展腿部,工作的準媽媽可以在腳下墊個小板凳,以便促進下肢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