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如何輕松應對孕期感冒
感冒知識普及篇
1. 孕前身體健康,孕后卻總是感冒鼻塞
(1)西醫
懷孕后感冒頻率增高或者是痊愈得比較慢,是因為準媽媽的免疫力降低所致。懷孕期間因激素分泌的變化,生理功能也隨之改變,容易引發妊娠反應。準媽媽因為嘔吐、食欲不振等原因,營養攝入自然比不上平時,身體抵抗力也隨之下降,傷風感冒的幾率也大大增加。
(2)中醫
中醫理論認為:“血氣聚而養胎,腠理易失養而表不固。”這是說母體要供給胎兒養分,促進其氣血的生成,這樣容易造成母體氣血不足,使充盈在皮膚的營衛之氣流失,因而使邪氣容易侵入。
懷孕期間,準媽媽常有鼻塞現象,那么,這是感冒癥狀嗎?醫生解釋說,懷孕后,準媽媽體內的激素水平升高,鼻腔黏膜的分泌物也較多,,所以常會出現鼻塞癥狀。另外,準媽媽的呼吸功能發生了變化,母體的耗氧量比懷孕前增加了10%-20%,其中50%是胎寶寶所消耗的。胎寶寶在母體內沒有呼吸功能,完全依靠母體來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因此準媽媽需氧量比孕前有所增加,經常會感到呼吸困難、氣喘。
2. 孕期感冒能否自愈,多喝水、多休息是否可避免吃藥
治療感冒,首先要分清是屬于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
(1)普通感冒
如果是普通感冒,建議準媽媽們多休息,可以飲用溫熱的檸檬水,每天喝8-10杯。另外,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開窗通風換氣及保暖。輕微的噴嚏、流涕及輕度的咳嗽大都能自行痊愈。
(2)流行性感冒
如果感染了流行性感冒,感冒癥狀超過一周未緩解時,咳嗽時常伴隨著黃色或淡綠色痰出現,尤其是發生嘔吐、發燒、血便、腹瀉等,應迅速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擴大,影響胎兒的發育成長。如果準媽媽高燒不退,可能會影響胎兒腦神經的正常發育。
3. 孕期感冒可能產生哪些不良影響
孕期感冒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準媽媽感染肺炎。當咳嗽聲重,痰液發黃或者有血絲甚至為淡綠色時,表示有細菌感染,如果延誤治療,病情很有可能擴大為肺炎。此外,孕早期5-10周是胚胎細胞分化成各種器官的關鍵時期,這時候胎寶寶是非常敏感的,任何外來的不良刺激都有可能造成胎兒發育畸形,孕早期感冒對胎寶寶的影響主要有兩點:
影響一:感冒病毒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有可能造成胎兒先天性心臟病、腦積水或小頭畸形等。
影響二:感冒能夠造成高熱及機體代謝紊亂,從而產生的各種身體毒素之間相互作用,能刺激子宮收縮,易導致流產或早產,新生兒的圍產期死亡率也較高。
感冒診治篇
1. 西醫診治
(1)感冒用藥請慎重
妊娠后,孕婦體內的酶有一定的改變,對某些藥物的代謝過程有一定的影響。藥物不易解毒和排泄,會有蓄積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兒器官形成時,對胎兒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盡量不吃藥。但一些疾病本身對胎兒、母親的影響遠遠超過藥物的影響,這時就應權衡利弊,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如果感冒伴有高熱、劇咳,可用止咳糖漿止咳,但要注意藥物成分里面不能含有麻黃堿以及碘制劑,因為可引起宮縮。同時,也可采用濕毛巾冷敷,用30%左右酒精(或將白酒沖淡加水一倍沖淡)擦浴,可起到物理降溫的作用。
如果感冒有感染現象,醫生會根據情況開具抗生素,一般來說,對胎兒沒有損害或損害甚微,首選青霉素及紅霉素。青霉素對人體的毒性很小,紅霉素為抑菌劑,主要抑制細菌蛋白的合成,對胎兒的毒性很小,無致畸作用,故為孕婦的首選藥品。常用的有氨芐青霉素、羧芐青霉素,另外還有頭孢菌素類如先鋒霉素等。還有一部分對胎兒有損害,比如氨基甙類藥物,包括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對胎兒的腎功能及聽力有損害,故慎用。氯霉素是孕婦禁用的抗生素,消炎痛是孕婦禁忌退熱藥,阿斯匹林在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
另外,幾乎能通過胎盤的藥物均能通過乳腺進入乳汁,因此孕期不適宜用的藥物哺乳期也不宜應用。
(2)孕期用藥的分級
根據美國藥物和食品管理局就藥物對胎兒的安全性評價,妊娠期用藥的危險因素分為A、B、C、D、X類,分級標準如下:
A類:在有對照組的研究中,妊娠3個月的婦女用藥未見到對胎兒的危害,可能對胎兒的影響甚微,可用于孕婦。
B類:在動物實驗中無致畸性,或者動物實驗對胎兒有不良影響,但這些負反應在孕婦中未被證實,可慎用于孕婦。
C類:動物實驗中有致畸性或能殺死胚胎,但缺乏可靠的人群資料,或者沒有進行人和動物的并行研究,本類藥物只有在權衡了對孕婦的好處大于對胎兒的危害后,方可應用。
D類:對人類有明確的致畸作用。盡管有危害性,但孕婦用藥后有絕對的好處,如為了挽救孕婦生命,急需用藥,又無其他替代藥品時,可考慮用藥。
X類:在動物和人的研究中表明有肯定的致畸證據,或者有肯定的人類致畸證據,這類藥物孕婦和即將妊娠的婦女禁用。
2. 中醫診治
(1)風寒感冒
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癥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
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對于風寒感冒,應多喝熱粥或熱湯,多喝點熱水、姜湯,得汗后(不僅頭部有汗,全身都要有汗出),臥床蓋被休息,避免再受風寒。
風寒感冒時還可服用下面的藥方,取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次;或生姜30克、紅糖30克,煎湯分3次服用。
(2)風熱感冒
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癥狀表現為發熱重、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稠或黃、鼻塞、流黃濁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
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用寒涼清火的食品去熱,如絲瓜、苦瓜、芹菜、綠豆、菊花等,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
風熱感冒時可以服用桑葉枇杷粥來改善癥狀,取桑葉18克、枇杷葉10克、甘蔗100克、薄荷6克、大米60克,藥物洗凈切碎后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在藥汁中加入大米熬煮服用。
孕婦感冒也可按常人感冒分型施治,但在用藥上必須斟酌,避免使用具有損害胎兒以致流產等副作用的藥物。對輕度感冒,僅有噴嚏、流涕及輕度咳嗽者,則不需用藥,可注意休息,多喝開水,保暖。如果癥狀不改善,應聽從醫生的醫囑,選用一些毒副反應較少的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抗病毒作用的板藍根、大青葉、連翹、羌活、金銀花等都有較好的療效,中成藥及其制劑如感冒清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及片劑、顆粒劑,復方大青葉注射液、銀黃口服液等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