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后奶粉行業將會發生哪些變化?迎來哪些變革? |
發布日期:2020/3/27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459次 |
疫情催化劑下,不少行業洗牌加速。對于奶粉行業而言,疫情黑天鵝更是擊破了市場常態,讓本就競爭加劇的奶粉市場更加殘酷。危機過后,奶粉行業又將發生哪些變化,迎來什么變革呢? 突發疫情對一些實力偏弱的中小品牌無異于雪上加霜,在疫情防控嚴格期間,終端門店客流量幾乎沒有,大部分區域嬰配粉物流配送受阻,寶寶斷糧最終導致客戶流失,而有的大乳企應對得當,通過一系列“自救”措施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損失,從危機中脫穎而出。因此,在疫情的催化劑下,業內認為疫情會加劇行業洗牌,中小品牌淘汰賽加速,助推奶粉市場規;、品牌化發展。 同時,從乳企公布的財報來看,君樂寶2019年嬰配粉產銷量達到7.5萬噸,同比增長62%;2019年澳優營收預計約66.90億元至67.45億元,同比增長24.1%至25.1%。諸如飛鶴、伊利、蒙牛、圣元優博、藍河、宜品等乳企的競爭優勢也在增強。主流或潛力奶粉品牌的發展進一步擠壓了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它們在夾縫中越來越邊緣化,有的根本無力應對大乳企的強勢“進攻”。 整體來看,在兩極化加速的奶粉行業,品牌集中化凸顯,頭部效應增強,資源優勢逐漸向主流或潛力乳企傾斜。對于中小品牌,要么破釜沉舟大膽改革,博得一線生機,要么安于現狀弱肉強食,最終淘汰出局。 年初的疫情不僅是人們免疫力的考驗,更是乳企綜合實力的“驗金石”。對于各大乳企在疫情期間的不同表現,相信代理商、母嬰店或消費者最能深刻體會。面對這場特殊“考試”,飛鶴、君樂寶、伊利、蒙牛雅士利、澳優、圣元優博、惠氏等乳企迅速啟動疫情應急機制,從物流配送到供應鏈保障再到服務水平等方方面面展現出了過硬的綜合實力。 比如飛鶴,疫情期間緊急調配117輛運輸車裝貨,前往全國6個儲備倉,保障市場供應;君樂寶調集200余輛運輸車配送發貨,為全國20多個省區市近200個區域配貨;比如圣元優博、伊利、飛鶴、雅士利、藍河、佳貝艾特、和氏、朵恩、蓓康僖、愛優諾、優博剖蓓舒、圣特拉慕、圣元優強等品牌都開展了線上課程,助力消費者科學防疫;比如,伊利金領冠、飛鶴、圣元優博、美力源、譜恩等開通了免費在線義診活動……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