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昭元攝影(配圖與本文內容無關)
在古時候,父母為兒子挑選媳婦,除了看重門當戶對外,還特別重視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屁股。為什么?因為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屁股大好生養!
而且在古時候又是特別重視生育的,不是還有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嗎?古代的女人如果不會生育,是會被丈夫休掉的。然而時至今日,仍有部分老人相信這種說法,認為太瘦的女人不好生養。
那么“屁股大好生養”,真的靠譜嗎?
在古時候,人們說屁股大的女人好生養,主要是認為,屁股大就是骨盆比較大,所以好生。事實上,臀部是包覆有盆骨的骨組織和臀部脂肪的,屁股大可能是脂肪多,也可能是骨盆大。
而孕婦能否順利分娩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是骨盆的結構和大小。道理很簡單,如果骨盆比較小,胎兒就很難通過產道,進而容易難產。而觀測孕婦的骨盆呢,主要看骨盆內的寬度及斜度,但骨盆的這些特征從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需要進行儀器測量。
有些女性呢,雖然骨盆寬,但是臀部沒有太多脂肪,所以顯得屁股不大。而屁股比較大或下半身比較大的女性,有些并不是骨盆大,只是身體的脂肪比較多,反而容易造成妊娠高血壓、難產、胎兒體重過重等。所以,“屁股大好生養”這種說法并不靠譜。
骨盆出口大、形狀寬而淺才能好生養
骨盆的大小,是以各骨之間的距離,即骨盆徑線大小來表示。骨盆的大小與形態,因各人的身體發育情況、營養狀況、遺傳因素及種族差異而不同。因此,在正常范圍內骨盆各徑線,其長短也有一定的差別。
骨盆的大小與形態對分娩的難、易影響很大,它與子宮收縮力及胎兒構成了分娩的三要素。女性骨盆如果是寬而淺的話,就利于胎兒通過,但并非所有孕婦骨盆的形狀均如此。
有的孕婦骨盆深而窄,骨盆前后徑相對長,而橫徑相對較短,胎兒就不易分娩出來;有的孕婦骨盆呈偏平狀,入口前后徑很短,胎兒就不能通過骨盆人口;又有的骨盆入口正常,中、下平面越來越窄,稱為漏斗骨盆,那么就會造成難產;還有一些孕婦,由于骨及關節病變,也可造成骨盆形狀的異常,造成分娩時難產。
所以,盆骨的大小與形態究竟什么樣子,從外部根本看不出來,需要經過實際的測量后才能確定。
除了骨盆,能否順產還與很多因素有關
1. 胎兒大小:順產與否,不能光看骨盆。一個小的骨盆,如果胎兒頭很小,就不會有存在難以通過產道的問題;相反,一個比較大的骨盆,遇到更大的胎兒,也難以通過產道,這是相對的。
2. 胎兒位置 :胎兒在分娩中的自身情況也很重要。如果寶寶在孕婦子宮中的位置不正常,如臀位,橫位等,或是寶寶在宮內生長發育得過大,以及有聯體胎兒等畸形兒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正常的分娩過程,造成難產的發生。
3. 產力:產力最主要的是子宮肌肉的收縮力量,它可以把胎兒和胎盤等自子宮內逼出。正常的宮縮有一定的節律性,并且臨近分娩時逐漸增強其中宮縮不論是過弱還是過強都有可能造成難產。
4. 產婦的心理:如果孕婦對分娩中所要面臨的“挑戰”沒有心理準備,或是對分娩過程過度恐懼,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也很難順利娩出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