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大姨媽到底有多痛,看了以上痛訴想必大家都了解了,那么,這中間還有幾個問題,就是,為什么來大姨媽會這么痛、痛經會遺傳嗎、同宿舍的為什么大姨媽會同步、生了孩子就不會痛經了嗎?現在小編一一給你回答。
A:為什么來大姨媽會這么痛?
Q:這種情況是痛經,是由于子宮內膜合成的前列腺素過高,引起子宮異常收縮而發生的。臨床上分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原發性痛經,多發生在月經初潮后的一年內,無盆腔器質性病變,也稱功能性痛經,如:心理因素、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過度前后屈等。繼發性痛經,多發生在月經初潮2年以后,為盆腔器質性病變引起,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宮旁組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
A:痛經會遺傳嗎?
Q:原發性痛經的原因跟精神因素、性激素不穩定,前列腺素過高有關系;繼發性痛經是繼發于某些疾病的,這些疾病應該說與遺傳關系不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媽媽有痛經,那么女兒發生痛經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例如如果媽媽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癥,女兒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概率就要比一般人高7倍。這主要由于女兒和母親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相似,這樣就會造成相同發病的傾向。另外還有精神比較緊張的因素,但是真正的痛經跟遺傳有沒有關系還沒有得到論證。
A:好閨蜜大姨媽會同步嗎?
Q:“月經會傳染”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群居過的女人一般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明明原本大家的月經是不會同時來的,可到后來,一個人的大姨媽先來了,剩余的幾個人的大姨媽也不甘示弱,紛紛提前上崗。這種現象通俗地說就是月經傳染,學術上叫作“月經同步化”。
那只是月經不調的結果。人類發展到今天,各種因素都會導致女人月經的提前或推遲,比如情緒,比如飲食,比如穿著,比如作息,比如活動等等。當大家的月經都不調的時候,那會同時出現也就不是個難事兒了。【精彩內容】
A:有性生活就不會痛經了嗎?
Q:面對這樣的狀況,老人們常說“不通則痛”,女人結了婚,痛經就會好了。有人解釋說,這是因為未婚女性子宮頸比較緊,剝落的子宮內膜無法完全順暢排 出,逐漸淤積在子宮里,所以每次來月經,子宮就會脹痛,這才會出現痛經。等結婚了,有了性生活,子宮頸變得松弛,經血就能順利排出,這痛經就不藥而愈了。 這才有了性生活能治痛經的說法。
醫生卻認為這種說法完全是一種誤解。因為性生活過程中,陰莖很難達到子宮頸的位置,更不可能起到擴張子宮頸的作 用,這也就無法讓子宮頸變松弛。更何況,子宮頸的神經十分敏感,擴張子宮頸會讓女性疼痛難忍。在臨床上,通常只有在做人工流產過程中,采用特殊器械擴張子宮頸,還得一點一點慢慢擴張,這也是人流手術中最痛苦的階段,所以,性生活中陰莖不可能擴張子宮頸,也就不能解決不了淤血造成的痛經。
A:生了孩子就不會痛經了嗎?
Q:有些長輩會安慰正在痛經的孩子說,生完孩子就不會痛經了。這句話是否有科學依據呢?難道生完孩子就能治愈痛經嗎?
有些痛經會消失
痛經的病因分為子宮頸管狹窄、子宮發育不良、子宮位置異常、婦科疾病(尤其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和情緒因素等。如果痛經是因為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后傾后屈,或者某些子宮發育異常引起的,患者月經血和剝脫的內膜碎片外流時受阻,不通則痛,則這種痛經是原發性痛經。
此類痛經在少女中常見,一般發生在月經初潮及其后的一段時間。懷孕時,子宮隨著胎兒的增長不斷增大,同時宮頸管變軟,為胎兒出生創造條件。分娩時,胎兒通過子宮頸管,起到了擴張狹窄子宮頸管的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子宮的過度傾曲等位置異常情況。分娩后,宮頸口變得松弛,子宮位置得到了部分矯正,經血流出的通路變得順暢,使經血和剝脫的子宮內膜更易排出,所以痛經就會緩解,甚至消失。
有些痛經會反復
某些婦科疾病,特別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這類疾病的主要表現是痛經,是需要治療的,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手術治療,生育解決不了這類患者的痛經問題。所以,如果有痛經癥狀一定要去醫院檢查,先排除上述疾病。
但是,妊娠期間由于激素水平的變化,可以減緩此類疾病的發展。有的患者甚至在進行剖宮產的同時,清除了盆腔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所以,生孩子對此類疾病有一定的緩解治療的作用。
女性處于妊娠期及分娩后的哺乳期時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來月經,既往飽受痛經折磨的患者在精神和心理上也變得輕松起來。當患者恢復月經,激素水平也逐漸恢復的時候,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或腺肌癥又會死灰復燃,再次引發痛經;或者有些宮頸管狹窄的患者宮頸管又有了新的粘連,使經血流出的通路再次受阻。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生完孩子痛經可以緩解一段時間,然后又開始痛經的原因。
么么關愛:試試這些方法來緩解痛經
1. 外敷治療法
(1)痛經散 主治寒凝胞中型痛經者。癥見經前或經期下腹部冷痛,得熱痛減,大便溏薄等。
取丁香、肉桂、延胡索、木香各10克。將藥混合碾成細末,備用。月經將行或疼痛發作時用痛經散2克置膠布上外貼關元穴,若疼痛不止,加貼外側三陰交。隔日換藥一次,每月貼6日為1個療程。
(2)茱萸歸姜散 主治寒凝胞中型痛經者。癥見經前或經期下腹部冷痛,得熱痛減,大便溏薄等。
吳茱萸、當歸各9克,干姜3克。將藥混合碾成細末,備用,用薄軟綢布縫一個2寸長的絹袋,用時將藥末裝入,一頭一根長線,另一頭納入患者陰道內。月經期停用。
2. 按摩治療法
(1)摩小腹 主治痛經。癥見經前或經期下腹部疼痛。將雙手相疊于小腹中間,緊壓腹部,慢慢摩動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頻率進行,直至小腹內有熱感為止。共操作5分鐘。
(2)按揉三陰交 主治痛經。癥見經前或經期下腹部疼痛,喜揉喜按,得熱痛減等。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對側三陰交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后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
(3)點揉足三里 主治氣血虛弱型痛經。癥見經凈后下腹綿綿作痛,喜按揉,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等。用拇指指腹稍用力點揉足三里穴,以酸脹為度,每次操作3分鐘為佳。也可用艾條炙烤。
3. 泡腳治療法
(1)肉桂三棱泡腳方 溫經化瘀,理氣止痛,治療原發性痛經。
肉桂3克,三棱、莪術,紅花、當歸、丹參、五靈脂、延胡索各10克,木香6克。將藥放在一起加入清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2000毫升開水一 起倒入盆中,先熏蒸陰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鐘。月經前一周開始泡腳,10日為1個療程。
(2)荔枝香附泡腳方 行氣通經,治療以氣滯為主的通經,癥見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經前乳房脹痛等。
荔枝、香附各30克,黃酒50克。將藥加適量水,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與2000毫升開水一起倒入盆中,調入黃酒,先熏蒸陰部,溫度適宜后泡腳,每日1次,每次熏泡40分鐘,于經前10日開始泡腳至經期結束。
么么關愛:痛經應注意保暖,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經期不要進行劇烈運動,防止過度勞累,不吃生冷食物,不用冷水沈浴,對青春期婦女,適當進行周期性生理衛生知識指導,消除害伯來月經的緊張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