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報聚焦】乳制品進口量22個月來首降 |
發布日期:2020/2/26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581次 |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進口乳制品同比減少13.7%。業內人士估計,不僅是1月份,整個一季度進口量都會有所下降。這種情況的出現,與目前剛落地的奶粉新政不無關系。國內雜牌已經受到渠道商的抵制陸續退出市場,很多進口企業也要調整配方。據了解,目前注冊制推進緩慢,可能會延后。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進口乳制品24.9萬噸,同比減少13.7%。其中,進口原料奶粉以及嬰幼兒配方奶粉也雙雙下降8%以上。這與過去一年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2016年,乳品進口量195.56萬噸,同比增加21.4%。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奶粉新政的出臺,對奶粉進口造成多方面影響。有奶企也私下向記者透露,由于新政對國內外企業提出同等要求,因此一些經銷商對進口品牌也開始了觀望,因擔心手上的貨通不過注冊制而減少了備貨。 1月份乳制品進口量全線下跌 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份,乳制品進口量全線下跌。其中,進口原料奶粉14.1萬噸,同比減少8.4%。進口液態奶3.6萬噸,同比減少24.5%(鮮奶3.5萬噸,同比減少24.8%;酸奶0.12萬噸,同比減少12.9%)。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1.5萬噸,同比減少9.2%。進口奶油1.1萬噸,同比減少25.1%。進口奶酪0.97萬噸,同比減少1.2%。進口乳清3.5萬噸,同比減少21.4%。 進口額方面,進口原料奶粉雖然銷售減少,但由于國際奶價曾出現過上漲,進口額同比增長7.1%。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量價齊跌,進口額同比減少8.6%。 從進口量上看,進口主要來源國幾乎都遭遇了下降。尤其是荷蘭、德國、新西蘭下降明顯。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荷蘭同比減少15.7%,愛爾蘭同比增長20.4%,新西蘭,同比減少0.6%,德國同比減少22.8%。 據統計,這也是過去22個月以來單月增幅的首次下降。根據中國海關及農業部統計,2016年整個乳品進口量同比增加21.4%,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更是同比增長25.8%,同時進口額也增長了達21.8%。 企業忙于應對新政影響進口量 這種情況的出現,與目前剛落地的奶粉新政不無關系。“奶粉注冊制的實施,為進口帶來三方面影響。”宋亮分析,其一,原料粉方面,由于一些國內雜牌已經受到渠道商的抵制,這些品牌陸續退出市場。“牌子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涉及的進口奶粉也有幾千噸,對市場還是有一定影響。”嬰幼兒配方奶方面,新政出臺后,國家率先開始了企業標識管理,很多企業要改簽標,進口延后。另外,新政實施后,很多進口企業也要調整配方,“一些進口奶粉企業,此前有多個品牌進入中國,現在必須調整,生產減少,進口量自然而然減少。” 據一家品牌奶粉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其實去年新政出臺沒多久,采購商就已經開始觀望了。“采購商、經銷商們降低了庫存。比如以前一次性備三四個月的貨,現在減到備一兩個月的貨。這樣,如果手上的貨沒有通過注冊制,損失也會小一些。” 另外,就像宋亮說的,一些配合新政的措施也對進口量造成了影響。配合新政實施,近期國家食藥局又連續發布規范標簽、配方注冊穩定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等重磅文件。在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標簽規范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中,明確要求配方奶粉標簽不得含有“金裝”“超級”“升級”“博士”“冠軍”“天才”等,“寶康”“貝健”“優護”等,“益智”“聰明”“貝聰”“益生菌”等虛假宣傳的宣傳用語。幾家大型外資奶企此前已向記者表示,針對這一文件,企業正在開始自查,如果有問題,立即改包裝,舊包裝的產品也要立即收回。此舉也減少了市場上的供應量。 因此宋亮預計,不僅是1月份,整個一季度進口量都會有所下降。 注冊制推進緩慢 注冊制早在去年6月份出臺,雖然監管部門給出了過渡期,但現在算下來,最多也只有8個月的時間就正式實施了。那企業特別是一些進口企業進展情況如何呢? 記者近日聯系了惠氏、美贊臣及雅培,截止到記者寫稿時,仍未回復。不過據宋亮透露,目前新政進展慢。“據我了解,已經有企業陸續交申請,但被打了回來,原因是相關申報材料比較復雜,出現了不規范或不合格的情況。”他表示,目前都是大品牌有動作,包括大的進口企業和本土企業。而小品牌都在看,因此進展比較慢。“原來要求是2018年1月正式實施,但看現在的情況,可能會延后。” 那么,對于消費者而言,進口量降低會有哪些影響呢?宋亮表示,雖然進口量下降,但整體來看,奶粉的供應量還是很大,很多企業在清理庫存,因此不會出現斷貨搶貨的情況。價格方面,隨著跨境電商的興起,價格相對透明,目前國內銷售的進口奶粉價格與國外價格越來越接軌。因此近期不會出現價格上的大幅波動。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