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為阻止人員的流通,全國各地自主實行了封村、封路等措施,但在擋住了病毒流傳的同時,也擋住了國內乳品行業的正常運轉。目前,乳品行業正面臨著嚴峻考驗。
上游倒奶、噴粉
依照往年春節,正是乳品企業收購奶源的小高峰。然而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交通被阻斷,城市被隔離,牧場等不來拉奶車,乳企等不來原奶,供應鏈受阻,上下游產業之間的流通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兩者的供需平衡良好勢頭因此也被打斷了。
擁有500頭奶牛養殖規模的綠康奶業張長明表示,不是乳企沒有收奶生產能力,而是整個供應鏈斷裂,村莊封閉,工人出去受限,乳企配套企業不能開工,生產包裝材料供不上,高速不通,物流受阻,倉儲能力有限,貨物進出不便。總之就是產業鏈上下游跟不上。
據了解,上游牧場的運營包括奶主的房租、員工的工資、奶牛養殖等成本每天都在產生“巨額”流水,而且送不出去的奶,也只能忍痛選擇倒掉或者噴粉,一天損失實屬嚴重,不少奶農聲稱如果在這樣下去,就要面臨破產的可能。
“現在一天倒奶2噸,一噸兩千斤,折合成人民幣約為3000元,每天6000元就這么倒入下水道了”。保定奶農反應道,現在封路拉奶車根本進不來,好不容易有奶販子拉走了一車奶,但價錢還沒有談,但能拉走就是好事了。
據悉,本該受奶價回漲,養殖業向好的時候。受此影響,在原奶價格上也存在了不穩定性因素,綠康奶業張長明表示,疫情前的奶價為4元/公斤,現在賣不出去,奶都倒了。這也意味著,現在的奶基本屬于“無價”,因為無路可銷。
可想而知,上有養殖業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下游面對庫存壓力
當然,對于下游乳企來說壓力也是一樣,目前眾多乳企正面臨著庫存增多,渠道受損的問題。
原本春節期間正是乳品消費的旺季,消費者拎著牛奶走親訪友幾乎是慣例。不過,為響應國家的號召,防止疫情的傳播,這也就擋住了消費者走親訪友的“步伐”。與此同時,受交通管制,物流體系不運轉,無論是電商還是線下渠道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乳企生產的產品難以銷售,其目前面臨的庫存壓力可想而知。
同時,考慮到下游乳企的存庫增多,其對上游原奶的需求也必將減少,這樣的連鎖反應也間接會反饋到上游身上,若乳企再像以往那樣保量保價的收奶,那么企業的資金占用壓力將會巨大。
對此,2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發文:要求各地不得攔截畜產品運輸車輛,并著力推動將生鮮乳、畜禽等運輸車輛納入重要物資供應綠色通道,協調辦理交通通行證,解決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畜產品運得出生產一線、運得到消費一線,防止出現“賣難”和“斷供”現象。
政策文件下發后,全國部分地區的道路得以緩解,但仍有部分地區在強化封村、封路。
然而,越是這樣關鍵的時刻,越能夠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光明率先承諾:不拒收、不降價
為了幫助奶農共渡難關,日前,光明乳業在全行業率先承諾:對于簽訂采購協議的合作牧場,不拒收一滴奶。
“目前奶農日子不太好過,乳企面臨的壓力也很大,但光明乳業還是毅然決然地踐行起社會責任,不拒收一滴奶,不讓合作牧場白受苦受累。我們企業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自己養牛已經超過60年,我們和國家同頻共振,我們對這個行業深有感情,我們知道養牛產奶背后的艱辛,這個時候我們更舍不得倒奶!”光明乳業相關負責人坦承,疫情確實給全行業帶來的困難,但作為一家百年乳企,光明將承擔更多企業社會責任,把壓力留給自己,和合作伙伴攜手共克時艱。
目前全行業常溫銷售渠道大部分堵塞,物流、成品倉庫和包裝材料等環節也處于堵塞狀態。一般情況下,奶源成本占總成本的65%左右,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其他各項成本都在提高,盡管很多企業開始通過買贈,加大促銷力度來破解燃眉之急,但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對此,光明乳業方面稱,收了奶后,我們主要把奶源用來做常溫產品。雖然目前終端銷售暫時遇到的困難,但是我們依舊會從全局角度出發,在營銷、終端等方面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和解決,我們首先還是要堅守產品質量,然后也會做更多的市場促銷活動,開展打折、買贈等活動,目的就是讓利消費者,也進一步暢通銷售終端。光明乳業絕不會將市場壓力轉移到奶業上游,但我們也期待市場和消費者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不僅不拒收合作牧場一滴奶,并且還保證不隨意降價,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去執行。 對此,一位乳業研究人士認為:真正有社會責任的企業,總會在最艱難最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想社會之所想,急社會之所急。“不拒收一滴奶”,這是一句承諾,更是一枚定海神針,讓奶農切實感受到安全,溫暖,信心和力量,點贊企業之余,也理應給企業更多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