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蒙牛與ArlaFoods是中丹農業合作的成功典范 |
發布日期:2020/2/13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589次 |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 “開放”成為本次中國兩會又一高頻詞。3月13日,中國丹麥政府間經貿聯委會第22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和丹麥外交大臣薩穆埃爾森,在“開放”的氛圍中,共同回顧和評價了中丹經貿關系發展,并重點研究和探討了進一步深化兩國農業和食品領域合作的新途徑。蒙牛乳業集團副總裁石東偉和Arla Foods阿拉福茲商務總監Frede Juulsen作為企業代表參加了交流會議。 丹麥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兩國在中丹經貿聯委會這一體制的促進下,展開了全領域、全方位的貿易合作。近年來隨著兩國國事訪問的密切,中丹進一步強化了雙方在農業領域的資源置換與合作。2012年,蒙牛與丹麥最大的乳品集團Arla Foods簽署戰略協議。同年,在兩國農業部推動下,中丹首個乳業國家級合作項目——“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以下簡稱中丹中心)正式成立,蒙牛和Arla Foods、中糧集團共同承擔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中丹中心致力于把丹麥乳業從農田到消費者整個產業鏈條的供應鏈知識和實踐經驗引入中國,同時也成為兩國不斷提升務實合作的一個縮影。 經貿會上,石東偉介紹了“中丹中心”成立四年以來的成功經驗。據悉,在中國乳業最受關注的牧場與奶源管理方面,“中丹中心”已經陸續完成包括Arlagården®質量管理體系、牧場SOP(標準化操作規程)、原奶質量檢測指紋圖譜、丹麥農場主進駐中國牧場等一系列項目,幫助中國牧場建立起國際標準體系下的品質管理新模式。 石東偉表示,“中丹中心”這一項目的推進實施體現了三點重要意義。首先是讓國際經驗有效的轉化為本土優勢,將歐盟牧場管理體系引入中國,建立符合中國乳業特點的牧場管理體系及經驗。其次是以共享、普惠的理念推進國際合作。中丹合作項目的成果將惠及整個乳業,對整體行業的提升起到示范促進作用。最后一點,他希望兩國政府及主管部門加強標準合作,進一步強化兩國乳業標準體系的對接與互認,為中丹企業的互利共贏創造良好的法規環境。 過去幾年來,在推動國內整體牧場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礎上,蒙牛同時引入Arla Foods旗下優質的乳制品,已累計進口超過10萬噸,價值4億多元人民幣,并與其展開在奶酪、黃油及配方奶粉等更多營養健康品類上的研發技術合作,以期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高品質的乳品選擇。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要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而中國乳業也將在與世界的加速融合中迎來新的發展。會上,傅自應副部長總結認為,丹麥農業科技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加強雙邊合作,蒙牛與Arla Foods合作的“中丹中心”項目,引進歐盟先進管理經驗,提升中國牧場和奶源管理水平,是雙方在農業領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希望盡快形成的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進一步深化合作。丹麥外交大臣薩穆埃爾森亦認為,乳業是中丹雙邊農產品合作的重要領域,他非常贊賞Arla Foods與蒙牛、中糧等中國企業開展的行業合作,希望未來的合作更深、更廣。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