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們健身運動的“九不宜” |
發布日期:2019/10/23 發布者:zgytzsw 共閱32948次 |
兒童保健專家表示,正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的兒童(指學前期的孩子),身體內的器官、組織尚未發育成熟,有很多與成年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點,因此有些健體運動不宜在兒童中過早開展。 1、10歲以下兒童不宜玩碰碰車 少年兒童的肌肉、韌帶、骨質和結締組織等均未發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強烈碰撞時容易造成扭傷和碰傷。 2、8歲以下兒童不宜玩滑板車 玩滑板車時腰部、膝蓋、腳踝需要用力支撐身體,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傷,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護,最好有家長陪護,并且找平坦寬敞的區域玩耍。 3、兒童不宜進行拔河比賽 從生理學角度來講,幼兒的心臟正在發育中,當肢體負荷量增加時,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來增加供血量。因此,心臟容易疲勞,幼兒不能負擔像拔河這樣的大力量對抗。有醫學工曾對250名5歲至6歲的兒童在拔河比賽中進行生理檢查,發現心率均高,賽后1小時有30%的兒童心率未能恢復正常。 此外,拔河是一項對抗性較強的運動,由于雙方拉扯時間過長、用力過猛,在強烈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脫臼或軟組織受傷。 4、兒童不宜過早練肌肉 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身高先于體重的增長,兒童是先長身高、后長體重,且肌肉含水分較多,含蛋白質和無機鹽很少,力量弱、易于疲勞。因此,在兒童時期不宜過早進行肌肉負重的力量鍛煉。 5、兒童不宜倒立 盡管幼兒的眼壓調節功能較強,但如果經常進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時間過長,會損害眼睛對眼壓的調節。 6、不宜俯臥撐 寶寶身體發育以骨骼生長為主,還沒有進入肌肉生長的高峰期,如果這個時候讓他進行肌肉負重的力量鍛煉,如引體向上、俯臥撐、仰臥起坐等,會讓寶寶局部肌肉過分強壯,影響身體各部分勻稱發育,還會使肌肉過早受刺激變發達,給心臟等器官造成較重的負擔,另外也可能使局部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彈性。 7、不宜扳手腕 扳手腕時需要屏氣,這樣會使寶寶胸腔內壓力急劇上升,靜脈血向心臟回流受阻,而后,靜脈內滯留的大量血液會猛烈地沖入心房,對心壁產生過強的刺激。長時間用一臂練習扳手腕,還可能造成寶寶兩側肢體發育不均衡。 8、不宜極限運動 寶寶各方面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自然很難承受極具“挑戰性”的極限運動,而且容易造成損傷,如進行超過寶寶身體承受能力幾倍的運動,就有可能導致他肌肉疲勞損傷,留下運動損傷后遺癥。另外,寶寶關節中的軟骨還沒有完全長成,過度磨損膝蓋軟骨,日后容易形成關節炎。 9、不宜兔子跳 在做兔子跳運動時,人體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當于自身體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蓋骨所承受的沖擊力相當于自身體重的1/3,這樣對骨化過程尚未完成的寶寶來講,很容易造成韌帶和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兒保專家認為,針對少年兒童身體發育特點,家長可以讓孩子進行跳繩、彈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籃球、游泳等體育運動,這些項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兒童的身高,又不會傷害身體。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