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寶寶說話晚?教孩子說話只需備好這個 |
發布日期:2019/7/9 發布者:zgytzs 共閱44039次 |
最近小蜜聽一些年輕的媽媽們說,自己的寶寶都快兩歲了還不會說話,非常焦慮,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那么孩子到底多晚說話才算晚呢?其實,雖然大多數孩子到 1 歲時能說 20 個詞,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說話時間不同是很正常的,推遲時間只要在半年內就沒太大問題。如果孩子超過兩歲還一點都不會說話,那就需要考慮帶孩子去看一下兒科醫生。
很多爸媽都希望,孩子早點說話,這樣對孩子未來的閱讀、理解力的發展都有好處。事實上,只要精選一些好童謠,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這 5 點,會對孩子的語言發育起到意想不到的促進作用。 1、語言境,讓寶寶熟悉說話
其實,寶寶滿月就能夠對聲音有所回應,4 個月的寶寶就開始牙牙學語。所以,從寶寶滿月起,爸爸媽媽們就可以每天跟寶寶們多說說話,唱唱歌。語言環境能加強孩子對語言的感知。 現實中很多家長其實是要上班的,沒有那么多時間跟孩子說話。交給老人帶,還擔心老人普通話不標準。哪怕全職媽媽,也會苦惱,我跟孩子說點什么好。 這時,提前準備好的童謠就可以派大用場了,播放童謠作為孩子日常生活的背景聲,既解放了父母,又給孩子創造了優美的語言環境。 2、使用簡單詞語,寶寶更容易理解
跟寶寶說話的時候,爸媽們可以使用較短的、包含兩到三個詞的句子,每個詞含一到兩個字,用長音強調韻母,比如:「好(ao)寶(ao)寶(ao)」。 那有的爸媽就要說了,「我不會那么多押韻的詞語,怎么辦呀?」別擔心,選擇童謠產品的時候,爸媽們可以有意識挑選那些押韻的、短小的童謠。播放給寶寶聽,效果也是一樣的。 3、寓教于樂,不要逼迫孩子 有的爸爸媽媽們,看到孩子說話晚,就很著急,有的爸媽甚至會采用強迫、訓斥等極端方式讓孩子趕緊開口。 其實孩子說話并不需要專門去教,而且,命令式的方式也會讓孩子產生反感抵觸情緒。爸爸媽媽完全可以放松心情,把教孩子說話融入日常的生活的互動中。 小蜜就見過一個非常聰明的媽媽,她會特意挑選那些跟日常生活有關的童謠,在合適的場景下跟寶寶互動。比如天氣變化的時候,她會跟寶寶說,「寶寶你記得童謠里面是怎么唱的嗎?『云對雨,雪對風』你看,這濕濕的就是雨,天上黑黑的就是云。你知道什么是雨嗎?云在哪里呀?」互動讓寶寶有表達欲,不知不覺中就能學著說話,也能增加詞匯量。 4、節奏感的配樂,能讓寶寶記得更快 研究人員認為,添加配樂比單純說詞句更能調動寶寶大腦中儲存的語言。 不管在哪個年齡階段,寶寶對熟悉的曲調都懷著百聽不厭的熱愛。非常建議爸爸媽媽們選擇童謠時,挑選那些有經典、好聽配樂的。日常生活中播放,熟悉的旋律反復出現,會令寶寶感到興奮,也更容易記憶。 5、善電子產品 不少家長把手機、iPad 等電子產品視為「天敵」。丁媽知道很多家擔心看視頻、玩游戲會傷害孩子的視力,而且可能會上癮。所以,給孩子選擇一些有趣活潑的童謠,讓孩子聽著玩,適合孩子語言發展的階段,也不會有傷害視力的擔憂了。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